为弘扬五四精神、探索新时代法学教育发展方向,5月14日,梧州学院法学院召开“AI赋能与法学教育创新”主题座谈会。学院领导、青年教师、资深骨干教师代表齐聚一堂,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学教育教学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入交流,并针对青年教师普遍关注的科研难题展开专题研讨,共谋学科建设、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路径。
座谈会上,与会教师一致认为,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法学教育生态。法学院院长骆庆国强调:“AI技术为法学教学提供了智能化工具,如虚拟法庭模拟、法律文书自动生成、案例大数据分析等,这些应用能够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,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法律实务场景。”青年教师代表结合教学实践提出,未来可通过AI辅助系统实现个性化学习推荐,实时追踪学生知识盲区,提升教学效率。
在AI赋能教育的讨论之外,座谈会特别设置“青年教师科研发展”专题环节,针对课题申报难、学术资源分散、跨学科协作不足等问题展开热烈探讨。多位青年教师坦言,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,如何高效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面临现实压力。对此,学院提出通过搭建学科交叉平台、科研团队化、完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、设立青年教师专项扶持计划等举措,帮助青年教师突破发展瓶颈。
此次座谈会彰显了法学院立足时代前沿、推动教育革新的决心。既强调了青年教师要以AI技术的应用作为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风向标,也鼓励了青年教师发扬五四精神中的“韧劲”与“闯劲”,在学校科研改革中寻求自我突破。
[图:林娜/文:蒙杰;审核:骆庆国]
